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

老窯瓷:燒窯造瓷器 價值在工藝



 中國最早的官窯,宋代官窯、元代樞府窯、明清的陶瓷景德鎮御窯廠都是歷代著名的官窯。宋代“官窯”號稱“五大名窯”之一,分有“新官”、“舊官”之稱,前者為南宋官窯,後者為北宋官窯。產品也稱“官窯器”,是對民窯器而言;官窯器多按頒發式樣承做。 宋室南渡後,在臨安(今杭州)另立新官窯,先置修內司官窯,後立郊壇下官窯,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,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,專燒青瓷。

  鈞窯有兩大特色,即乳光釉和窯變。鈞窯的基本釉色是深淺不同的各種青色,可分為天藍、天青、月白三類。由於在釉中滲入銅紅釉,燒成後就出現變幻莫測的紅色窯變,有玫瑰紅、砂珠紅、海棠紅、茄皮紫、胭脂紅、雞血紅許多種。整個器物紅紫相映、青白相間,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、形狀各異的窯變,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。鈞釉中的紫色是特別引人注目的,各種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。鈞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“蚯蚓走泥紋”,即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、長短不一、自上而下的釉痕。後人在仿制宋代鈞瓷時就無法燒出同樣效果,因而是否有“蚯蚓走泥紋”成為鑒定宋鈞瓷的重要依據。宋鈞瓷另一特征石英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層芝麻醬色釉。

  哥窯最主要、最奇妙、最令人稱道、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征,即所謂“攢珠聚球”。如官、哥釉泡之密似攢珠,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,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。”顯然,“攢珠”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,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。

  定窯白瓷的馳名始於北宋,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於唐石英管代。定窯窯址位於河北曲陽澗磁村,唐代的定窯白瓷具有與邢窯白瓷相似的特征。定窯器物的底足類型不多,主要分為平底與圈足兩大類,而其圈足具有與其它窯口器物圈足明顯不同的特點,這些特點體現在北宋中期以後覆燒成型的定窯器上。定窯器物,尤其是碗類器物,大都有些變形,若是完整器。

  汝窯,宋代五大名窯之一,以地處汝州而得名,盛於宋,終於明。所燒陶瓷精美絕倫,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。汝瓷胎質細膩,工藝考究。汝官窯以素靜典雅、色澤滋石英舟潤純正、晶瑩多變取勝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